秦楚網訊(十堰日報)特約記者 楊洪霞 通訊員 何昌記 報道:
“受疫情影響,今年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感謝政府把就業崗位送到家門口,不出門就找到了工作。”近日,鄖西縣香口鄉孟川村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吳厚兵在家門口的招聘會上與湖北卓越集團西安分公司簽訂了就業意向合同,每月工資5000元以上,這讓他十分激動。
7月中旬,鄖西縣人社部門組織北京遠大建築勞務公司、湖北卓越集團等省內外5家企業,向鄖西送來了3000多個崗位。這是鄖西縣今年為當地羣眾送崗位、傳技能的一個縮影。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就業形勢的影響,鄖西縣委縣政府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穩就業保就業工作,保持了全縣就業形勢的總體穩定。
圍繞特色產業抓培訓
組織實施“培訓大篷車”計劃,將培訓辦到農民家門口。結合全縣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先後在全縣18個鄉鎮重點開展以竹藤編、草編、織女繡、電子元器件組裝、漁具裝接工等為主要內容的特色產業培訓134期4771人,為產業發展助力,為貧困人口增收找門路。
為順應縣內旅遊產業發展,對縣內已開辦和有意向開展農家樂、民宿的135名創業者開展餐飲、接待禮儀等專業知識培訓,組織60名創業致富帶頭人到武漢餐飲學校等地學習。
服務扶貧車間抓培訓
鼓勵、服務和引導農民工等返鄉創業人員在扶貧安置小區、鄉村聚集點建設各種模式的扶貧車間、家庭作坊、產業基地。技能培訓與扶貧車間建設同步延伸,培訓教師在車間手把手教學,面對面指導。
“現在我們所有的老師都是進村進組給村民們教授技術,讓很多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能學到技能,實現就業,同時將我們本地流傳百年的織女繡技術傳承下去,意義很大。”談起在扶貧車間舉辦的織女繡培訓班,從2013年開始擔任織女繡培訓老師的王海對開展送技術進村活動感觸很深。村民們在扶貧車間做工,所有的材料都是免費提供,手把手教會技能後,村民們就能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就業。
緊盯市場就業抓培訓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主動與縣外企業和勞務公司對接,開展企業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訓。在保持傳統專業的基礎上,緊跟市場開展汽車駕駛、家政月嫂、電子商務等緊俏專業培訓。
該縣關防鄉包耳場村建檔立卡貧困村民曹德梅,2017年底在家門口參加由縣就業培訓中心組織的家政月嫂培訓班,結業後,她被介紹到上海從事家政工作,一年下來收入6萬多元。不久前,縣內一企業急需6名焊工,就業培訓機構急企業之所急,加大宣傳,經多方面努力招聘了10名焊工培訓學員,緩解了企業用工壓力。
“既要幫助求職者家門口找工作,也要着力滿足用人單位的招工和用人所需。”鄖西縣人社部門負責人介紹,今年為了讓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户在疫情解除後有穩定的增收門路,全縣舉辦了各類線上線下技能培訓30多期,不僅為當地扶貧產業培訓了勞動力,還幫企業培養了專業人才。參加培訓的人員不僅免費學習,每天還有50元至100元的生活補助。目前,全縣共組織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294期,培訓學員1321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員6947人,佔培訓總人數的52.57%,落實培訓及培訓期間生活補貼783.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