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老人聚在一起看電視。
秦楚網訊 (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張成
小寒已過,氣温越來越低,在這寒意瀰漫的日子裏,張灣區車城路街道豔湖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裏卻是暖意十足,160名老人在此享受着幸福晚年。
悉心服務,打造老人康樂之家
1月13日,記者前往豔湖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探訪時已接近中午。中心食堂內,空氣中瀰漫着飯菜的香氣,和往常一樣,曹雲鶴老人坐在輪椅上被工作人員推進餐廳,和其他老人一起在這裏吃午飯。
“她已經100歲了,是我們這裏年齡最大的老人,不僅工作人員精心照顧她,我們也都盡力照顧她。”熱心快腸的羅元榮向記者介紹道。作為一名老黨員,84歲的羅元榮住進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後,在安享晚年的同時,主動發揮餘熱,承擔起了看護中心大門、照料失智老人、協助自治管理等工作。她忙在其中,樂在其中。
“在這裏,吃、住都不用操心,可享福了!”86歲的陳雲卿是中心的“元老”,住在這裏已經7年了,提起這裏的生活,她讚不絕口。
在豔湖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像這樣的老人一共有160人。吃完午飯,他們三五成羣圍坐着聊家常,有的在娛樂活動室裏打牌,有的在圖書室裏看最新的報紙,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中心成立7年了,目前,160張牀位已全部住滿。在照顧好這些老人的同時,我們還要提供大量家庭照料服務,為社區及周邊的老人上門開展服務。”中心負責人張達介紹説。
據張達介紹,在豔湖社區及周邊社區,90%以上老人都是選擇居家養老,他們多數伴有基礎病,兒女無法做好慢病管理和康復治療。豔湖社區通過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相結合,解決了居民們的這一煩惱。
醫養結合,解除養老後顧之憂
在豔湖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除了有22名護理員兩班倒照料老人,7名後勤生活護理員為老人們開展生活服務外,還有16名醫護人員為老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在豔湖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一間康復治療室內記者看到,這裏擺放着各式設備:傳統的鍼灸、拔罐等;現代的激光、微波等,並配有專業康復治療師。中心康復科負責人張小滿告訴記者,這些設備是用來給老人做康復治療的。
“中風後、重症康復訓練等都是在普通家庭單靠子女無法完成的事情,而長時間的在三甲醫院治療使大部分家庭經濟壓力很大,在我們社區醫院配備了專業的設備和專科醫生,可以在養老的同時進行康復訓練,不用子女操心,經濟壓力也減輕不少。”張達説。
為了更好地推進醫養結合,今年5月初,豔湖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與市太和醫院簽訂了深入合作協議,開通“綠色轉診”通道,為在醫院救治後康復期的患者,需要長期生活照料、長期康復治療的患者提供轉診服務,同時針對社區醫院中突發疾病的患者提供三甲醫院的“綠色通道。”
張達告訴記者,從今年6月開始,中心轉至市太和醫院治療的老年患者已超百人,都是“牀對牀”進行轉診。同時,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建設使得太和醫院的醫技能力、護理水平、管理水平得以向社區醫院下沉,每週太和專家不定時坐診,有效地提升了社區衞生服務水平,讓這些患者的康養醫治得到更好保障。